近几年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不仅是两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时髦词汇,也变成了很多行业的努力方向,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帮助下,智慧农业离我们越来越近。
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人口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而大量涌入城市,中国大陆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促使我国从“以人为本”的传统农业转向“以智能机械为本”的未来农业,“让机器来种地、管地”破解了目前“谁来种地”的农业发展瓶颈。
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将使农业进入数字化、精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农业时代。我们可以把数据平台看作是智慧农业的“大脑”,它通过数据应用服务和集成系统来获取和分析数据并进行决策,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毫无疑问,未来的农场将是无人农场,农民将在电脑上、甚至手机上指挥各种智能机械,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养殖收种工作,无人驾驶的农机和机器人在田野里协同作业,在翻整土地的同时精准施用根据土壤成分和作物需要而制备的肥料,多机联动完成播种和育苗的各个步骤。
通过无人机和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来监测和掌握农田的水、肥、温度、作物长势、病虫害等信息,经过“大脑”处理后,针对不同的地点、农作物、甚至不同的植株,形成不同的工作方案,通过远程控制实现灌溉、施肥以及精准病虫害防治。到了收获季节的时候,自动化设备可以提前喷施落叶剂,并在采收的同时加以生物保鲜处理并打包,转入流通环节,使优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及时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和传统农业相比,以科技为支撑的未来农业将是集约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高效农业,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生产方式变革。因此,农业成了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未来的农场是无污染绿色生态农场,农民也将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本平台将更正来源或者删除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