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5G技术正处于大规模落地普及时期,急需找到与现实生产应用的结合点,其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经过5G技术改造升级的智慧农业,将会呈现怎样的生产场景?
无人化作业
把农田大数据、自然环境大数据、作物生长大数据、病虫害防治大数据及各种农业机械组成的物联网,与覆盖全国的北斗卫星“天网”结合在一起,通过天网与地网融合,实现智能化农业数据的无人采集和分析,以及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无人机耕、无人机播、无人灌溉、无人播撒农药化肥等。
精准化投入
将基于5G技术的传感器设置在作物生长的土壤中,并形成由一定数量传感器节点连接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可以精准获取土壤环境和作物长势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浇水、施肥打药等作业,避免以往靠肉眼观察和主观经验获取作物生长信息存在的不精准性。
拟人化培育
创造拟人化的培育环境,是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动植物产量的要求。通过基于5G的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深入了解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规律,感知动植物对生长环境和各种养分的需求,从而对动植物生长进行拟人化培育,使动植物能够在一个更加符合自身生长规律的环境下生长。
标准化生产
基于5G的物联网可以从投入标准化及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即通过感知技术制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养分和投入时间标准,提高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率;其次“模块化”生产是管理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物联网技术推动了农业“模块化”生产管理,有利于实现标准化生产。
在不远的将来,5G技术将通过对“互联网+农业+单一服务”模式的整合与创新,最终形成“互联网+农业+一揽子综合服务”的新模式,发挥综合服务的优势,使农业生产真正进入科技化时代。